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雍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滁州全椒人
隐居不仕,以文史自娱。
居城南,号南郭先生
县有独山,又号独山翁
钱公辅曾肇皆与之为文字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公亮北宋 999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明仲
曾会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
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出知郑州,有能声。
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
六年,拜同平章事
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
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
熙宁三年,罢相。
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
卒谥宣靖
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会稽县
累迁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
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
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英宗即位,依旧执政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
三年,以老避位。
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谥宣靖
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
天圣二年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后擢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
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神宗时封鲁国公
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侍中,判永兴军
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
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巩北宋 1019 — 10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3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曾易占子。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
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
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
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
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
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追谥文定
有《元丰类稿》。
全宋诗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福、明、、沧诸州。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
五年,为中书舍人
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
理宗时追谥文定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曾巩欧阳修门下,以散文著称。
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
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为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
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
集外诗附于编末。
词学图录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
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
好藏书,珍藏古籍达两万余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
曾校勘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
陈师道王无咎曾肇曾布等皆其门弟子。
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
另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
有词见《梅苑》。
全宋文·卷一二三一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人,致尧孙。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福、明、亳诸州。
神宗元丰三年留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兼判太常寺五年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年六十五。
人称南丰先生理宗时追谥文定
曾肇《行状》,林希《墓志铭》(《元丰类稿》附录),《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曾巩诗文俱称著于世,尤以散文见长,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著《元丰类稿》五十卷(存)、《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另有史学著作《隆平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苏颂北宋 1020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101 【介绍】: 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
苏绅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江宁
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集贤校理,编定书籍。
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
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
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
奉旨编纂《鲁卫信录》。
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
元祐七年右仆射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
后罢知扬州,徙河南
绍圣末致仕。
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
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
六年,出知颍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三司度支判官
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
二年,因奏事不当免。
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
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
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墓志铭》。
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
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
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全宋文·卷一三○八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徙居丹阳(今江苏丹阳)
绅子。
庆历二年进士,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
皇祐五年召试,除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
出知颍州,迁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
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银台司知审刑院
出知婺州,徙亳州
召归,勾当三班院,出知应天府
复知银台司,再出知杭州
元丰初权知开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罢。
起知沧州,召判尚书吏部
元祐初
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
七年,拜右仆射中书侍郎
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出知扬州
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
司空魏国公
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尝校订《神农本草》等医书多种,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为宋代杰出科学家。
又编《华戎鲁卫信录》二百卷。
为文驯雅有体,有文集七十二卷。
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曲阜》卷三),《宋史》卷三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存北宋 1023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101 【介绍】: 润州丹阳人字正仲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
英宗朝,历太常礼院
素与王安石交厚,神宗熙宁中安石执政,论事不合,即不来往。
元丰初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累迁知开封府
哲宗朝,历尚书右、左丞吏部尚书
时朋党论炽,存进言恐滥及善人,忤任事者,出知杭州
右正议大夫致仕。
参与编著《元丰九域志》。
全宋诗
王存一○二三~一一○一),字正仲丹阳(今属江苏)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
嘉兴主簿上虞密州推官
英宗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历三馆太常礼院
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修起居注
二年,以右正言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太常寺
五年知开封府
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蔡州,改扬州杭州
绍圣初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曾肇王学士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一有传。
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一六
王存一○二三——一一○一),字正仲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庆历六年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
治平中国子监直讲
元丰二年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
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
哲宗立,拜中大夫尚书右丞,出知杭州
绍圣初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
著有《九域志》十卷()、《枢密院诸房例》一百四十二卷、文集五十卷。
曾肇王学士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二○七、二○八及卷三四一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纯仁北宋 1027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尧夫
范仲淹次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尝从胡瑗孙复学。
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
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
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
哲宗立,除给事中
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
后拜相。
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
卒谥忠宣
有《范忠宣公集》。
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仲淹次子。
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
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
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
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
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
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
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
谥忠宣
有《范忠宣》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
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
事见《曲阜》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其中诗五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
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
治平元年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
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
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
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
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
徽宗立,归许养疾。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
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
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韩宗道北宋 1027 — 1097
全宋诗
韩宗道一○二七~一○九七),字持正,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
神宗熙宁初,知巴州,改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入为开封府判官,出提点河北西路刑狱,历知庐州凤翔府潞州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入权户部侍郎,改刑部,以宝文阁待制权知开封府
绍圣初,知成都,改瀛州
三年,知杭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事见《金石萃编》卷一四二《韩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五《韩综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韩宗道(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持正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综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三迁为大理评事
嘉祐四年进士第,知馀姚县
熙宁中,累官至两浙西路提刑
元丰中,历知庐州工部户部左司郎中太府卿刑部户部侍郎
六年,加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再为户部侍郎
绍圣中,历知陈、、杭等州。
四年卒,年七十一。
曾肇韩宗道墓志铭》(《金石萃编》卷一四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悟北宋 1095 — 11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5—1127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蒙伯
曾肇孙。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
钦宗靖康间,为亳州士曹
金人破城入,被执,抗辞斥骂,与妻孥同日遇害。
全宋文·卷四○八七
曾悟一○九五——一一二七),字蒙伯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肇孙。
宣和二年进士
靖康二年亳州士曹
建炎元年金人破亳州被执,抗辞慢骂,与妻孥同日被害,年三十三。
见《宋史》卷四四八《曾怘传》附,《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九之二六,《史新》卷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崇德人字子谦
宁宗嘉定初进士
石城县
时汀寇入境,邑豪熊子开等为寇向导,巡尉司误捕熊氏同姓者。
乃察其非是,破械释之,使捕子开
既而果缚子开以献,人服其明。
继倅建昌,守郢州,所至有循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无演北宋 ? — 1100
无演
天彭张氏子。
幼英烈。
不甘处俗。
十五弃家。
事承天院宝梵大师昭符。
符记之曰。
此子。
他日法中龙象也。
二十以诵经。
落发。
受首楞严于继静。
静殁。
卒业于惟凤文昭
受圆觉论于省身。
受华严法界观起信论于晓颜。
受唯识百法论于延庆
凡此诸师。
皆声名藉藉。
师。
必妙得其家风。
然后已。
又从诸儒讲学。
于书无所不
于文无所不能。
赵清献公
挽师登法席。
于楞严了义。
指掌极谈。
闻者。
如饮醇酒。
无不必醉。
既于此经。
心融形释。
复出入内外篇籍。
如风行电激。
所向如志。
又尝问道于禅师惟迪惟胜
师嘿然心许曰。
此自在吾术内矣。
又作大悲观音化相。
宇以崇阁。
极天下之竘工珍材。
二十馀年乃成。
人以为庄严之冠。
不知师之游戏也。
中年。
葛洪内篇。
延异谲士。
将以丹石伏物。
皆为黄金。
或取其金而畔去。
师不悔不怒。
他日遇之。
视之如初。
此可以观其德性也。
宝梵既殁。
二亲又耄。
期去世。
乃南游曰。
吾闻南方大士。
有若祖心
有若克文
有若善本。
皆命世亚圣大人也。
不可不行道焉。
元符三年三月
道出戎州
渝州觉林禅院
不疾而化。
腊三十有七。
其法子。
奉师遗骨。
藏于宝梵塔之西。
有志不果。
遽厄于数。
惜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彭汝砺北宋 1041 — 10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5 【介绍】: 饶州鄱阳人字器资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
历任幕职官
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
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
论不当以宦者主兵。
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
哲宗元祐中书舍人
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
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
后知江州
有《鄱阳》等。
全宋诗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授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
神宗熙宁初,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出为江西转运判官,徙提点京西刑狱。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起居舍人,逾年迁中书舍人
以言事落职知徐州,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进吏部尚书
刘贽事出知江州绍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为枢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及诗文五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已佚。
后人收辑遗诗为《鄱阳》十二卷,编次多舛误重复。
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彭汝砺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周彦、高泽履刻《鄱阳诗集》(简称嘉庆本),傅增湘清钞鄱阳先生文集》(简称傅校)。
参校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简称诗存)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砺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治平二年进士第一
历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元丰初,以馆阁校勘江西转运判官,改提点京西刑狱。
元祐二年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人
集贤殿修撰
入权兵、刑二部侍郎
权吏部尚书
绍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
绍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
著有《易义》、《诗义》。
另有《鄱阳》十二卷(存),皆诗。
曾肇彭待制汝砺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潜北宋 104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僧。
杭州于潜人俗姓何氏号参寥子
杭州西湖智果寺,能文章,尤善作诗,为时推重。
性傲僻寡合,与苏轼秦观陈师道诸士人为友。
杭州时,尝赴智果精舍居之,相与赋诗作记。
徽宗崇宁末,归老江湖。
赐号妙总大师
有《参寥子集》。
全宋诗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
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
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卷七○)。
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
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
哲宗绍圣间苏轼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
崇宁末归老江湖。
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一四
道潜一○四三——?
),号参寥子俗姓何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
以童子诵《法华经》得度为比丘
初授业于治平寺,后住杭州智果寺。
道潜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喜为诗。
苏轼秦少游等为方外交,苏甚重之。
后苏谪居黄州参寥不远二千里相访。
为当路所嫉,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归老于潜山。
有《参寥子集》十二卷存世。
见《咸淳临安》卷七○,《补续高僧传》卷二三,苏过斜川集》卷五《送参寥道人南归序》。
道潜
字参寥
杭于潜何氏子。
幼试法华得度。
于书无所弗窥。
能文章。
尤喜为诗。
秦太虚苏长公
为方外交。
苏甚重之。
以书告文与可谓。
其诗句清绝。
林逋相上下。
而通了大义。
见之令人肃然。
苏谪居齐安
师不远二千里相访。
留期年。
汝海
庐山
复归于潜山中。
及苏守钱塘
卜兆山智果精舍。
率宾客十六人。
各赋一诗。
送入院。
后南迁。
师欲转海访之。
苏以书固止之。
当路亦捃师诗语。
谓有讥刺。
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
曾肇在翰院。
言其非辜。
诏复为僧。
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
归老于潜山。
参寥子集。
行世。
人谓师之诗。
雅淡真率。
上欲窥陶白。
而下有雁行苏黄句。
即未脱子瞻烟火。
雅不乐与宋人烟火。
参寥自有为参寥
非第以子瞻重也。
斯言得之。
宋景濂
育王山寺碑。
谓。
大觉琏日。
九峰韶公。
佛国白公
参寥潜公
讲道一室。
扁曰蒙堂
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南公北宋 1047 — 10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086 【介绍】: 建昌南城人字次儒号灌园先生
神宗熙宁中一试礼闱不遇,度不能逐时好,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
益著书,且借史笔以寓褒贬。
哲宗元祐初立十科荐士,曾肇疏称之,议欲命以官,未及而卒。
有《灌园先生集》。
全宋诗
吕南公一○四七~一○八六,生卒年据《全宋词》小传),字次儒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神宗熙宁初,曾举进士不第,会以新经取士,遂罢举(《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以著书讲学为事。
宋史》言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剽掠补拆临摹之艺大行,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罢举。
《四库总目提要》已驳正其谬。
哲宗元祐初,获曾肇等人推荐,未及授官而卒,年四十。
其子吕郁收拾遗稿编成《灌园》三十卷(符行中灌园》序),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吕南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灌园集》为底本。
参校八千卷楼钞本(简称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及《永乐大典》残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三六五
吕南公一○四七——一○八六),字次儒号灌园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出身于贫苦士人之家。
治平末出山外游,熙宁初试于礼部,十馀年间屡试不第。
退而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益务著书,借史笔褒善贬恶。
元祐初,立十科取士,曾肇荐其读书为文,不事俗学,安贫守道,志希古人,堪充师表科。
一时廷臣亦多称之,议欲命以官,未及而卒。
其子吕郁收其遗稿,编为《灌园先生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丁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晋陵人,一作苏州人字公默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以经学倡后进,尤长于《》、《春秋》,为文自成一家。
李定用事,辟为属,以疾辞。
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改右正言
哲宗元祐年间左正言,五上章论何正臣治狱残酷,巧诋刻深。
后出知处州
有文集。
全宋诗
丁骘字公点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
曾官左右正言,出知处州
苏轼曾肇孔文仲相交游。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丁骘字公默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嘉祐二年进士
苏轼曾肇孔文仲交荐之,除太常博士
元祐二年右正言三年礼部员外郎左正言,出知处州
六年,知宿州
七年,擢司封员外郎
九年,卒于官舍。
苏轼兄弟交好,有女适辙从子彭孙
长于《》、《春秋》,有奏议二十一卷。
参见苏辙栾城集》卷二七,刘邠《彭城》卷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八、四〇二、四〇九、四一五、四七五,《宋史》卷二〇八,《吴郡志》卷二五,《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元学案》卷四,《宋诗纪事》卷二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昌南城人
王咎子。
能世其家学,无咎殁,与弟缊集其遗文,送请其舅曾肇序之。
全宋诗
王絪南城(今属江西)人。
无咎子。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儒林郎
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
今录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子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涪州涪陵人字彦直一字伯直号西畴居士
刚介有守,虽衣食不足而志气裕然。
苏轼黄庭坚游,曾为知滁州曾肇作《茶仙亭记》,刻石醉翁亭侧,庭坚称为六合佳士。
通《春秋》学,哲宗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
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著书三十余年。
有《春秋经解》、《春秋本例》、《春秋例要》。
全宋诗
崔子方字彦直一字伯直号西畴居士(《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引《江子和墓志》),涪陵(今属四川)人。
通《春秋》学,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曾肇游。
哲宗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遂隐真州六合县,杜门著书三十馀年,卒。
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引《仪真志》。
全宋文·卷二一一一
崔子方字彦直一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州涪陵(今属重庆)人。
通《春秋》学,与苏轼黄庭坚游。
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
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著书。
著有《春秋经解》十二卷(存)、《春秋本例》二十卷(存)、《春秋例要》一卷(存)。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宋蜀文辑存作者考》卷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克勤宋 106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3—1135 【介绍】: 僧。
彭州崇宁人俗姓骆字无著
五祖演禅师悟法,住成都昭觉寺
徽宗政和中诏住康蒋山,学者争赴之,名闻京师
高宗建炎初宰相李伯纪奏住金山龙游寺。
诏诣行在入对,赐号圆悟禅师
后还蜀,复住昭觉寺
卒谥真觉禅师
有《碧岩集》。
全宋诗
释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无著号佛果彭州崇宁(今四川郫县西北)人。
俗姓骆
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
历住妙寂六祖、昭觉等寺。
徽宗政和中诏住金陵蒋山,敕补天宁、万寿。
高宗建炎初,又迁金山赐号圆悟禅师
改住云居,复领昭觉。
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
赐号灵照谥真觉禅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作正觉)。
事见《鸿庆居士》卷四二《圆悟禅师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七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八九八
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无著俗姓骆彭州(治今四川彭州)人。
祝发从成都僧文照,复参五祖法演禅师得法,住昭觉寺
出蜀住长沙道林赐号佛果
政和中建康蒋山,移天宁万寿禅寺
建炎初金山龙游寺,召对,赐号圆悟,改住庐山
昭觉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
谥真觉禅师
有《佛果击节录》二卷(存)、《碧岩集》十卷(存)、《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存)、《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四卷(存)。
孙觌圆悟禅师传》(《鸿庆居士》卷四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二。
禅师讳克勤
字无著
彭州崇宁骆氏子。
依妙寂院自省落发。
受满分戒。
成都
从圆明敏行大师
学经论。
窥其奥。
以为不足。
特谒昭觉胜禅师
问心法。
久之法关。
真如哲公
颇有省。
时庆藏主
众推饱参。
尤善洞下宗旨。
师从之游。
往往尽其要。
尝谒东林照觉
顷之谓庆曰。
东林平实而已。
往见太平演道者
师恃豪辩。
与之争锋。
演不怿曰。
是可以敌生死乎。
他日涅槃堂孤灯独照时。
自验看。
以不合辞去。
苏州定慧。
疾病几死。
因念畴昔所参。
俱无验。
独老演不吾欺。
会病间即日束包而返。
演喜其再来。
容为侍者
漕使陈君入山问法。
演诵小艳诗云。
频呼小玉元无事。
只要檀郎认得声。
师侍侧忽大悟
即以告演。
演语之。
师曰。
今日真丧目前机也。
演喜曰。
吾宗有汝。
自兹高枕矣。
师因以是事。
佛鉴勤
未之信。
师曰。
昔云高丽打铁火星爆吾指头。
初谓建立语。
今乃果然。
愕然无以对。
佛眼禅师尚少。
师每事必旁发之。
二公后皆大彻。
由是演门二一远声价藉甚。
丛林之谓三杰。
演迁五祖。
师执寺务。
方建东厨。
当庭有嘉树。
演曰。
树子纵碍不可伐。
师伐之。
演震举杖逐师。
师走避。
忽猛省曰。
临济用处耳。
遂接其杖曰。
老贼我识得你也。
演大笑而去。
自尔命分座说法。
崇宁初
以母老归
出世昭觉。
久之谢去。
荆州
丞相张无尽华严要妙。
逞辞婉雅。
玄旨通贯。
无尽不觉前席。
师曰。
此真境与宗门旨趣何如。
无尽曰。
当不别。
师曰。
有甚交涉。
无尽意不平。
师徐曰。
古云。
不见色始是半提。
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若透彻。
方见德山临济用处。
无尽翻然悟曰。
固尝疑雪窦大冶精金之语。
今方知渠无摸索处。
师曰。
顷有颂云。
顶门直下轰霹雳。
针出膏盲必死疾。
偶与丞相意会。
无尽喜曰。
每惧祖道䆮微。
今所谓见方袍管夷吾也。
澧州刺史请住夹山
未几迁湘西道林。
初潭师周公因提举直孺愿见师。
至是皮相之不甚为礼。
及见开堂提唱。
妙绝意表。
始增敬焉。
政和末
有旨。
金陵蒋山。
法道大振。
僧问。
何是实际理地。
曰。
何不向未问已前荐取。
僧曰。
未问已前何荐。
师曰。
相随来也。
进云。
快便难逢。
更借一问。
曰。
忘前失后。
进云。
若论此事。
击石火。
只如未相见时何。
师曰。
三千里外亦逢渠。
曰。
恁么则声色外。
师相见。
答曰。
穿却鼻孔。
问。
忠臣不畏死。
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勇士不顾生。
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未审衲僧家又作么生。
师曰。
威震寰区。
未为分外。
曰。
恁么则坐断十方。
壁立千仞。
师曰。
看箭。
问。
不落果。
不昧果。
是同是别。
师曰。
两个金刚圈。
曰。
沩山撼门扇三下。
又作么生。
师云。
不是同途者。
智音不举来。
曰。
恁么则打鼓弄琵琶。
相逢两会家。
师曰。
名邈得不□多。
曰。
不得压良为贱。
师曰。
处道将一句来。
曰。
从事得潘郎后。
也解人前不识羞。
师曰。
速礼三拜。
僧曰。
昔人问投子何是十身调御。
投子下禅床立。
意旨何。
师云。
生铁铸就。
曰。
为什么。
贪观白浪。
失却手桡。
师云。
自领出去。
问。
只如道明头合暗头合。
古德便归方丈作么生。
师拈起拄杖子。
进云。
学人拟欲放出。
和尚如何抵拟。
师曰。
这野狐精。
问。
选佛场开上根圆證
不昧当机何指示。
师云。
一超直入来地。
曰。
不昧本来人。
请师高着眼。
马大师为什么直下觑。
师云。
顶门上有眼。
问。
一种无弦琴
唯师弹得妙。
马大师为什么直上觑。
师云。
暗里能抽骨。
曰。
未审直上觑得是。
直下觑底是。
师云。
莫谤马大师好。
曰。
争奈龙袖拂开全体现。
象王处绝狐踪。
师云。
赖有庞居士證明。
问。
句中有眼作家知。
向上人来向上提。
直下全行摩竭令。
愿垂方便接群机。
师云。
不如一个百不知。
曰。
无无孔铁槌。
有甚用处。
师曰。
果然恁么去。
曰。
虽是本分事。
未是向上机。
师曰。
撒星火迸独光辉。
曰。
争奈脑后一箭。
师救不着。
师云。
又是拖泥带水。
尝示众曰。
恁么恁么双明。
不恁么么不恁么暗。
不恁么中却恁么。
里隐明。
恁么中却不恁么。
明中隐暗。
只如和座子掇却许多建立。
总么犯手伤锋。
且道唤作什么。
到遮里高而无上。
深而无底。
旁尽虚空际中。
极邻虚尘。
净裸裸赤洒洒。
是个无底钵盂。
无影杖子。
熊耳山前。
少林峰下。
老胡九年
冷湫湫地。
守这闲家具。
深雪之中。
直得情忘意遣。
理尽见徐。
方有一个承当。
且道双明双暗。
双放双收。
是建立是平常。
总不与么。
也未是极则处。
且作么生是极则处。
擘开华岳连天透。
放出黄河辊底流。
宣和中
诏住东都天宁。
太上在康邸。
屡请宣扬。
有偈云。
至简至易。
至尊至贵。
往来千圣顶𩕳头。
世出世间不思议。
然是时钦宗东宫
师对太上。
预有至尊之谶。
建炎改元
宁相李伯纪
表住金山
驾幸维扬。
有诏徵见。
顾问西竺道要。
对曰。
陛下以孝心理天下。
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
真俗虽异。
一心初无间然。
太上大悦。
赐号圜悟禅师
云居山归老。
朝廷赆其
至云居之明年
复归于蜀。
大师王伯绍迎居昭觉。
绍兴五年八月五日
示疾。
将终。
侍者持笔求颂。
书曰。
已彻无功。
不必留颂。
聊尔应缘。
珍重珍重。
掷笔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
坐五十五
谥真觉禅师
塔曰寂照。
枢密邓子常
奏赐命服佛果师号。
所至士夫过从问道。
无虚日。
师悟门广大。
说法辩博。
纵横无碍。
莫不人人畏服。
以为未尝有也。
凡应接虽至深夜
客退必秉炬开卷。
宗教之书。
无所不读。
初在金陵
大师王彦昭
尝请益雪窦所谓三员无事道人
师曰。
正尔皆须吃棒始得。
帅意未喻。
师诘之。
帅以手拍膝。
衲子环拥。
师就指曰。
此辈倒作此见解。
焉能透彻古人知见。
帅不怿而去。
寻遣之诗令刻石。
师匿之。
他日彦昭入山。
问诗所在。
师曰。
昔人赠遗。
所以昭德也。
大师特讥刺而已。
某敢以非所宜而宜之哉。
帅翻照霁威而去。
既而给事庐赞元代府事入山。
题诗有菖蒲海之句。
东汉志有蒲菖海。
师就质之。
庐颇知误。
或劝不应与师臣争诗恐致祸。
师笑曰。
吾岂得已哉。
前既却王公诗。
今新帅虽美句。
亦莫敢刻之。
故发其误。
贵不主意上石耳
临机有断此。
性和易不事事。
晚节道愈尊。
而风度无改。
或谓当加威重者。
师曰。
吾佛以慈摄物。
等观一切。
每任真若此。
犹恐失之。
况以显晦易其心。
而刻薄莅众。
沙门所为邪。
其雅量廓廓常退。
己以让人。
故出世主法垂四十年。
未始有一犯其规绳者云。
赞曰。
吾祖从上来事。
以妙悟通宗。
然世迫迟暮。
邪径日滋。
自非龙蟠凤逸之士。
极深而研几。
则顿辔化城者皆是也。
圜悟其至矣乎。
道德备而学不厌。
名位崇而志益谦
真一代之典刑也。
初黄龙杨岐两宗学者剩有各私。
而不相厌。
于是灵源大士作五祖演公正续碑。
所以推之为正续也。
圜悟复能峻其门庭。
观其对御。
则混真俗于一心。
接士大夫游。
则罄竭款诚。
俾于祖道染指涉流。
而人人得其权心焉。
此所以致盛名于天下也。
美哉。
克勤
彭州崇宁骆氏子。
世宗儒。
师生。
犀颅月面。
骨相不凡。
从师受书。
日记千馀言。
偶过妙寂院。
见佛书读之三复。
怅然如获旧物。
曰。
吾殆过去沙门也。
始弃家祝发。
文照
通讲说。
又从敏行。
授楞严。
俄得病濒死。
叹曰。
诸佛涅槃正路。
不在文句中。
欲以声求色见。
如釜羹投鼠矢污之。
吾知其无以死矣。
遂弃去。
见真觉胜公。
胜方剃臂出血。
指示师曰。
曹溪一滴也。
师矍然于时。
大知识名称远闻者相望。
持一钵徒步出蜀。
意所欲往。
靡不至焉。
首谒玉泉皓
金銮信。
又见大沩哲
晦堂心
东林总
佥指为法器。
晦堂独深加赏识。
最后见五祖演禅师
尽展机用。
祖皆不诺。
乃谓祖强移换人。
出不逊语。
忿然而去。
祖曰。
待一顿热病打时。
方思我在。
金山
染伤寒困极。
平日见处。
无得力者。
追绎祖言
乃自誓云。
我病稍间。
即归五祖。
病既愈。
还山。
祖见之喜。
命执侍方半月。
部使者
谒祖问佛法大意。
师从旁窃听。
忽有省。
遽出。
见鸡飞上栏干。
鼓翅而鸣。
大悟
袖香入室。
通所得。
祖曰。
佛祖大事。
非小根劣器所能造。
汝既如是。
吾助汝喜。
因遍谓山中耆老曰。
侍者参得禅也。
尝伐一巨木。
祖固止之。
不听。
祖怒奋挺而起。
师立不动。
祖投所持挺。
笑而去。
自是遇物无疑。
崇宁中
省亲还蜀。
诸老相谓曰。
道西行矣。
时同门佛鉴慧勤
亦知名众。
遂目师为川别之。
成都郭知章
请开法六祖
更昭觉凡八年。
复出峡南游。
张无尽
荆南
自以手提古佛。
席卷诸方。
见师恍然自失。
留居碧岩院。
倾心事之(传灯录云。
张寓荆南
以道学自居。
少见推许。
师舣舟谒之。
剧谈华严旨。
要曰。
华严现量境界。
理事全真
初无假法。
所以即一而万。
了万为一。
一复一。
万复万浩然莫穷。
佛众生。
三无差别。
卷舒自在。
无碍圆融。
此虽极则。
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公。
于是。
不觉促榻。
师遂问曰。
到此。
与祖师西来意。
为同为别。
公曰。
同矣。
师曰。
没交涉。
公色愠。
师曰。
不见云门道。
山河大地。
无丝毫过患。
犹是转句。
直得不见一色。
始是半提。
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彼德山临济非乎。
公乃首肯。
翌日。
复举事法界理法界。
至理专无碍法界。
师又问。
此可说禅乎。
公曰。
正好说禅也。
师笑曰。
不然。
正在法界量里。
盖法界量未灭。
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
始好说禅。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净偈曰。
事事无碍。
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
口诵净戒
趁出淫坊。
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
解开布袋。
公曰。
美哉论。
岂易得闻。
于是。
执师礼。
留居碧岩)。
复徙长沙道林
太保枢密邓子常
师德行。
赐紫服师号佛果
政和中
延康蒋山。
东南学者。
赴之如归。
至无地可容。
名闻京师
被诏住天宁万寿
召见褒宠甚渥。
建炎初
宰相李伯纪
奏住金山
高宗维扬
入对。
赐名圆悟禅师
改云居久之。
复领昭觉。
绍兴五年八月己酉
微恙。
留偈示众。
掷笔而逝。
茶毗。
舌齿不坏。
舍利五色无数。
阅世七十有三。
坐夏五十有五。
塔于昭觉之侧。
谥真觉禅师
师清净无作。
不入诸相。
示方便门。
提引未悟。
一听其语。
莫不愀然感动。
有泣下者。
故住天宁时。
一时王公贵人。
道德材智。
文学之士。
日造其室。
车辙满户外。
虽毗耶听法。
不能过也。
度弟子五百人
嗣法得眼。
领袖诸方者。
百馀人。
方据大丛林
匡众说法。
为后学标表。
可谓盛矣。
师自得法后。
声名藉甚。
繇岳麓。
徙蒋山。
行成德备。
每得天神诃护。
金山时。
贼赵万。
镇江拥兵数百。
操战舰。
乘风欲度。
忽反风。
云雾晦冥连昼夜。
不得度。
乃止。
比赴云居。
道长庐。
张遇奄至。
尽劫所有。
师衣钵独存。
又尝敛上方赐物。
置一箧中。
寓仪真。
师饬其徒往省。
答曰。
仪真连夕大火。
尚何求。
师笑曰。
汝第往。
既至。
官寺民櫩。
鞠为瓦砾。
而师箧封识如新。
尝寓公安天宁。
天堂长老觉公。
梦一女子。
再拜而进曰。
乞我东堂。
为人天说法。
信宿而碧岩疏至。
女子。
碧岩护法神也。
安乐山神。
据云居方丈。
诸耆宿。
皆徙避别室。
师寘一榻。
卧起如平时。
师福慧两足。
行解通脱。
断取世界。
如掌中庵摩勒果。
是区区者何足言。
然为世人传闻赞叹。
故不得略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克勤姓骆氏彭人也。
世守儒学,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寄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
”即出家,依自省师祝发,从文昭通讲说,又从敏行授《楞严》。
俄得病濒死,叹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
”遂弃去,至真觉胜禅师之席,方创臂出血,指示曰:“此曹溪一滴也。
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
”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哲黄龙心、东林度,佥指为法器。
晦堂称:“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
”最后,见五祖演,尽其机用,祖皆不诺。
乃忿然而去。
曰:“待著一顿热病时,方思量我。
金山,病寒困极,以平日见处试之,无得力者。
追绎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閒,即归
”及一见而喜,令入侍寮。
部使者解印还蜀,造问道,曰:“曾忆少年读小艳诗,有‘频呼小玉原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之句乎?
部使喏喏。
适侍立,反复研诘。
为举“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语,有省。
出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复自忖曰:“此岂非声耶?
”乃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喜,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禅也。
”由此所至,推为上首。
祟宁中,成都翰林郭公之章请开法昭觉。
政和间,谢事,复出峡南游。
张无尽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舣舟谒之,与谈《华严》旨要,因言:“《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无穷,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无尽于是不觉促榻,乃更迭推勘,谓:“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豪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无尽为之首肯。
明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因问:“此可说禅乎?
”无尽曰:“正好说禅也。
笑曰:“不然。
正是法界量里,盖法界量未灭始好说禅。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偿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无尽叹曰:“美哉之论,岂易闻乎!
”于是,以师礼留居碧岩
复徙道林。
枢密邓公子常奏,赐紫服,诏住蒋山,学者归之如市,至无地以容。
敕补天宁、万寿,召见便殿,褒龙甚渥。
建炎初,又迁金山,适驾幸维扬,入对,赐号“圆悟禅师”,改云居。
久之,复领昭觉。
徽宗为降敕,使开堂焉,略云:“匝地普天,皆承恩力。
九州四海,悉禀威灵。
百千法门之外殊特法门,无量妙义之中真实妙义。
克劝禅师者,鸡园上品,鹿苑名家。
早空六妙之门,无惭饶舌接引。
四流之岸,意许安心。
飞锡所至,法雨咸沾。
布金而来,愿云共领。
特启祗园世界,广引方袍。
宏开觉路津梁,都成圆具。
铃铃振策,允为万德之师。
凛凛戒规,直入三摩之地。
于戏!
道生说法,石亦点头。
罗什谈禅,岩俱撒手。
普济僧人行脚,象负以游。
定儗菩萨低眉,鸠分而食。
遍洒醍醐,同登欢喜。
绍兴五年八月示微恙,趺坐书偈遗众,投笔而逝。
荼毗时,舌齿不坏,舍利无数,塔于寺后威凤山中,谥“真觉禅师”。
清雍正十三年,加谥“明宗真觉禅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田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密州安丘人,后徙河南字诚伯
张载学,与虔州李潜善。
每三年治一经,学问通贯,当时无及之者。
尤不喜佛学,力诋轮回之说。
徽宗建中靖国间,以曾肇荐,除太学正
崇宁初罢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协南宋 1119 — 11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3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同季
曾肇孙。
高宗绍兴中,举进士不第。
以荫仕长兴丞,累擢临安通判
孝宗乾道中,历知、抚、永州
有《云庄》。
全宋诗
曾协
~一一七三),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人。
肇孙。
早年应试不第,以荫入仕,历长兴嵊县镇江临安通判
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
九年卒。
有集二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云庄》五卷。
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所附傅伯寿序。
 曾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云庄集》为底本,参校《永乐大典》残本及《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五○
曾协一一一九——一一七三),字同季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徙家湖州之德清
肇孙。
绍兴中进士不第,以荫仕为长兴县,移嵊县,擢镇江府通判,又为临安通判
乾道间历知吉州抚州永州
九年卒。
见本集卷四《上张同知书》,傅伯寿云庄集序》(四库本《云庄》卷首),《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六一之五五,《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